首德次符

文图·汪洋

玉缓(春秋战国)
直径:6.5厘米

玉带钩(汉) 长:15.3厘米

玉佩(汉) 高:9.6厘米

玉在中国,从远古到今天都以其特有的内涵和美丽受人珍藏注目。在八千年玉文化的历史中,先秦时期是玉器创作及其文化最辉煌的时代,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后无来者的玉器作品,这一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是“首德次符”。首德次符经儒家提出遂成为当时择玉的标准并引申至形而上的道德层面,以玉观人,以人比玉。正如孔子所言:君子比德于玉。

本人拙见,首德次符有二层含义:一是指玉的质地;二是看玉的颜色。

玉的品质坚韧、密度高、油性好、温润可人是它的“德”;外貌呈现出白、青白、青、黄、绿、黑等颜色是它的“符”。

在先民的眼中“玉德”好是第一的,至于“符”不是很在意。今天这个时代无疑是万玉争鸣,众人玩玉。但是,在拥有、寻觅玉的同时更多的人且把目光放在了玉的“符”上,重符次德好象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买到“不好”的甚至假的玉已是常态。

天下无数美玉中堪称好“德”者首推新疆地区出产的和田玉。我不拒绝岫玉、独山玉、南田玉的美丽,它们是中国玉器的“元老”,在史前时期就已经被我们的先祖使用。但新疆的和田玉始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非常崇高的。

把玉分为三等:一等是质好色好;二等是质好色不好;三等是质不好色又差。

以玉观人,同样也分三类:一类、人品好形象好;二类、人品好相貌一般;三类就不说了,照此推论下去就是两个字:渣渣(次品或废品)。

乾坤之下,凡物都有品级和渣渣,人和玉也逃不过。从渣渣到上品是千锤百炼、脱胎换骨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修。人活一世,玩藏一生何尝不是修为?

“首德次符”告诉我们:何种玉堪称上品值得珍藏,什么人可为知交一世珍惜。

生活中始终把“首德次符”作为一面镜子,常常照照自已,不时也照一下他人,人生之路及收藏路途基本上不会偏差到哪里去。

(作者为文物鉴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