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相思并非唯一 —— 百种红豆树 千载相思情
文图·李喜梅
2017年新春假期后的初七(人日),受友人委托,到植物园 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导览。当天早上路经一棵海红 豆树下,看见绿茵地上红豆颗颗,随手挑捡数粒,欲赠 予远道而来的贵客。
![](https://sfcca.sg/wp-content/uploads/2025/02/海红豆艺术展示(印度文化馆)-scaled-e1738891870506.jpg)
海红豆艺术展示
莫言先生接过,看着几颗小红心颗粒,纳闷地问啥东西? 我念出唐代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五言绝句《相思》。来 自寒冷北京的先生,见此小巧可人的东西,欣然笑纳。
借红豆打开话匣子,距今千余年的多情诗人王维,当时歌 颂的红豆,会是眼前所见的海红豆吗?莫先生颔首:理应是当 代当地所见的红豆才是。
曾因特殊机缘,多年前也送过数颗相思子给前来狮城授 课、演讲的台湾作家张曼娟。记得女士欣喜地表示,虽屡次在 作品中提及,却是初次看见。
真巧!两位名家之前均未见过此物。实际上,中华文化圈 内,虽然人们对《相思》朗朗上口,却未必熟悉相思子的长相! 那么,海红豆真是王维诗中所指吗?
跨世纪华夏文化情怀
《相思》诗题又名《相思子》及《江上赠李龟年》 ,当年 梨园弟子圈内流行的歌词之一;李龟年为一唐代宫乐师,应是 诗人好友,因惦念而作。诗中句子:红豆生“南国”,并无描 述红豆的模样及产地;留给后世极大的想象空间!
王维为山西太原人,自幼聪敏过人,爱游山玩水;据说17 岁游云台山时,即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富感情重 情谊之人。
唐朝时候文学高盛,而自然科学未兴,无植物学名(国际生 物命名法始于18世纪)可循,无法得知诗中南国红豆确实为何品 种;唯能确定的是《相思》早已蔚为跨世纪的华夏民族的文化 情怀。近至21世纪,在神州旅游时仍不时遇见以古诗文附会、 打造的相思、红豆等为主题的景点。
山西红豆杉
以年前在山西的经历为例。在南太行山住宿处,入口处园 地有株约成人高度、长着圆珠形小红果的树木,当地人把它等同相思红豆,甚至以“红豆阁”作为旅舍的牌匾。接待人员慎重介 绍为“红豆杉,中国极为珍贵的树种”;还吟上王维的诗句。看 着小杉树的果、木形态,与熟悉的海红豆树木真有天壤之别!
次日去了红豆峡,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境内盘底村紫团山脚 下的大峡谷里。宣传资料中将红豆杉誉为植物界“大熊猫”, 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全世界11种,中国占四种。该地 的属于南方红豆杉的一个变种,在北方极为罕见。
大峡谷内海拔1000至1200公尺地里植有上万株红豆杉,与 枫、杨、栎混杂种植,秋季时果实满枝头。
山西红豆杉(学名:Taxus chinensis,别名:紫杉,赤柏杉),植物分类属于松柏目;具有抗 癌药剂特效成分,能吸收大气中有害 气体之树种;被列为国宝级受保护植 物。曾被“神舟四号”送上太空。此 外,在“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 飞船进行搭载实验的则是攸县红豆杉 共300粒,亦称南方红豆杉。每粒约 重30克(植物种籽游过太空回返,尤 能长得茁壮、提高物种质量)。
南方红豆杉红了红豆峡!此地 因而被喻为中国第一情峡。旺季时, 各地情人成双成对,慕名前来“朝 圣”。我们一行人越过千山万水,远 道而来探索,也算是有情人!
进入山里,登高游目四望,红 豆杉呢?地陪说两万多棵珍贵红豆杉 都隐在深山密林里,是受到保育的品 种,游人不便接近。无缘目睹,失望 之余,在山边摊位买两条红豆手镯权充“补偿”。目测比较,察觉手镯上的相思子酷似海红豆,向贩卖的老伯问起,却说不出产地何处。
![](https://sfcca.sg/wp-content/uploads/2025/02/相思子手镯-scaled-e1738892128339.jpg)
相思子手镯
成都红豆树
另一次在春季赴成都赏花。在距 离桃花故里龙泉驿不远的洛带古镇, 竟然又“遇见”王维!印上《相思》 的展板,挨着地里一株新植的红豆树 竖立着,大方地迎着宾客!
上网仔细搜索《相思》的赏析。 有一说法指诗中主角为江阴红豆树, 又名顾山红豆树。此树位于江苏省江 阴市顾山镇,顾山红豆院内。相传为 南朝梁太子萧统手植,距今已有1400 多年历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 物。“所结的红豆既圆且红,晶莹明 澈,几如宝石,颗粒大于世界上所有 的红豆。”
1981年9月,上海电视台三度来 此红豆树下分别拍摄了《红豆村里红 豆树》,《红豆树发新枝》、《红豆 树下相思多》等短片,作了详尽记录 与介绍。
英国植物学家Ernest Henry Wilson 于1908年亲身到中国 采集标本。在成都发现 此豆科植物树种,命名为 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 同时,记录下中国 境内红豆树属的30余种。
据悉,红豆树属下有 百余种,分布热带亚洲、 美洲、非洲地区,中国约 有35种。
“南国”何处才是红 豆故乡?众说纷纭。据说 郭沫若先生(1892一1978) 曾经亲自到广东考证海红 豆与树木,认同海红豆为 《相思》之主角。
南洋相思情谊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中期,本地 的相思树已颇有名气。当时南洋大学 所在地云南园里满山葱茏相思树,孕 育出不少英才学子,“山山皆秀色, 树树皆相思”等名句流传于民间。
虽然南洋大学已成历史,黄花 相思却依然系人心。也因云南岗浓郁 相思情谊,令人易把相思树与相思 子混淆。
![](https://sfcca.sg/wp-content/uploads/2025/02/山西南洋杉-scaled-e1738891284513.jpg)
山西南洋杉
其实,云南山岗上多植耳荚相 思树(Acacia auriculiformis),或台 湾相思树(Acacia confusa),花期时 季满岗金黄,结果时豆荚里并无红 色“相思子”。而且,园里海红豆树 数量不多。
海红豆(学名Adenanthera pavonina), 亦名孔雀豆,为热带豆科 植物。中印半岛、南洋群岛盛产。今 日广东、福建、云南、贵州等“南 国”所在也可见其踪迹。其鸡心形红 坚果,广泛用于制作手工艺品,寓意 心心相印,深受青年男女所喜爱。
海红豆树为高大常绿乔木,是 本地路边、停车场或庭院常见的遮荫 树。豆荚内多籽,爪哇地方民间,将 红豆烤熟、烹煮后食用。木质红色, 具芳香;为名贵红木,印度教徒将之 研磨成粉末,用来抹于额头眉心的红 色粉饰。
年前在印度文化中心看见一个以 海红豆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示,艺术 家Kumari Nahappan将成千上万的小 红心,从二楼的楼梯沿着梯级铺陈, 红色瀑布似地泻下,映成满楼喜庆的 氛围。早年古代印度商贾也利用海红 豆(Saga Seed),作为砝码,称黄金等 贵重金属;每四粒约等于1克的重量。 而在马来文中,Saga意为“金匠”。
在南洋地域,西亚与南亚人熟悉 的海红豆与华族文化圈中的相思子, 恰好吻合;不同族群对海红豆各具深 厚情怀,在岛国多元文化中自由地交 汇、互动,绽放异彩。
另一种红中带黑的相思子,拉丁 学名Abrus precatorius L.。此豆内含 致命剧毒,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诸多相思子种类,红豆相思并非唯一!无论是山西红豆杉、江苏红豆 树或南洋海红豆,皆为象征重情尚义的相思情谊而缔结之果,均值得欣赏与珍惜!
(作者为新加坡植物园与亚洲文明博物馆中文解说/导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