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风景的人
文图:邹璐
和何家良博士预约见面访谈的时间是在他刚从马来西亚写生回来不久,这位已经古稀之年的画坛前辈,从事艺术创作长达60年,至今坚持户外写生,并且任何时候看到他,都是精神饱满、笑容可掬、态度从容、气定神闲。
何家良博士在本地文化、艺术、教育、社区等众多领域享有崇高威望和持久的知名度,自1966年踏足政坛,获选为裕廊区国会议员,他的连任记录至1996年,长达30年之久。他也曾陆续担任多个政府部门的高级政务次长,其中包括教育部、交通及新闻部、新闻及艺术部以及环境发展部等,是不可多得的“政坛艺术家”。对此,本地知名先驱画家刘抗先生在文章中写道,“这令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联军的两位重要人物:一是坐镇英伦的大英帝国首相丘吉尔爵士,另一是受命统率联军进攻纳粹劲旅的美国埃森霍(也译作艾森豪威尔)将军。”他们两位在军政繁忙之余,亦寄情绘画艺术,“这种实质上肩负重大使命的重员,能在事业与艺术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相辅相成,度过人生至高无上旅程,委实是难能可贵的一幕。”
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政治人物,又跨界在艺术圈,何博士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艺术活动开幕嘉宾,我们无法统计何博士至今主持过多少场的画展开幕或其他艺文活动,但他是公认主持最多场的,并且他的开幕词也是很贴切的。这源于他作为油画家,在绘画写生,参加展览等方面总是和艺术界朋友打成一片,亲切随和,通过与不同语文、不同种族艺术家的密切交往,他也被认为是最懂得艺术家实际景况和本地艺文生态环境的人,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相关活动等方面,能够从多元角度、立场、视角获取平衡,提出更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在1997年退出政坛后,出任南洋艺术学院(简称“南艺”)院长,在6年6个月的任职期间,不仅将学校主要文凭课程与世界著名大学挂钩,使到学校的专业排名获得提升,同时也发动为南艺筹款,建起崭新校舍。今天位于明古连街的三组隔街相望建筑群在闹市之中让人感受到淳朴脱俗的艺术气息,南艺正是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无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获得全面提升。由于他在政治与艺术方面的重要贡献和成就,2001年荣获美国威斯康辛国际大学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
说到南洋艺术学院,这是他艺术启蒙的地方,1954他曾在当时的南洋美专(今南洋艺术学院)接受正规艺术教育,后来因为家境贫困无法完成美专三年的课程,但这位在校时间仅一年半的杰出校友,在跨越半个多世纪后,却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完成回馈母校的壮举。
何家良博士1937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广东顺德。5岁时经历日军南侵,新加坡沦陷,日治时期因日军移殖垦荒计划被迫举家迁往柔佛兴楼开芭,直到战后(1945年)才有机会重回新加坡。
家境贫寒耽搁了他的求学生涯,却并没有终止他的求学梦想,他在1949年就读新生学校,1955年进入中正中学,1960年获政府助学金进入南洋大学(物理系),在南大读书期间又和一些爱好艺术的同学组织“南大美术协会”,并多次在新加坡博物馆画廊举办“南大校友画展”, 60多年来艺术创作之路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使是在1963年毕业于南洋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后投身教育界,再进入政坛,出任政府高级领导职务,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写生和创作。我们不禁好奇:在艺术与物理,艺术与教育,艺术与社区,艺术与政治等诸多不同领域,您是怎么求取平衡,齐头并进的?何博士笑言,这没有什么难,艺术与这些领域并不是对立关系,相反它们之间很可能是相辅相成的,而最重要的是这是你喜欢的,爱好会产生最大动力。
自1990年首次在中华总商会举办题为“怀旧景色”个人画展至今,何博士已经成功举办个展达12场之多,由此可见他是一位有坚守、有耐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人。期间共出版画册四本,分别是1995 与李炯才合作的《群情激昂画中留》,1996 何家良写生油画集《狮城揽胜》, 2000年的《南洋乡土情》和2003年的《美哉大自然》。
从画展的命名,“怀旧景色”(1990年)、“绿满狮城”(1991年)、“绮丽风光”(1993年)等,到画册的书名,到观赏其作品,不难发现,他几乎是一以贯之,始终如一的风景画家。在他的笔下有新加坡早期甘榜渔村,马来半岛的蕉风椰雨,虽然也有其他地方的城市风景、古代遗迹,但出现最多的还是典型南洋风情。如此专注、统一、长情的创作路径在一般艺术家中是非常罕见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与何博士的性格,童年成长有着密切关系。依据佛洛依德理论,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主张人的心理乃是由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所构成的,佛洛依德强调童年对于人格成长的深刻影响,认为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将深刻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生。
何博士的童年是在马来半岛以及新加坡的甘榜峇达(Kampung Batak)长大,虽然家境贫寒,大自然的蓝天白云、雨林芳草、溪流礁石、阳光雨露,从来不会有任何歧视和偏见,给予世人平等的爱。于是,这个甘榜乡间长大的画家笔下有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风景素材,南洋风情是他创作的源头活水。又或者由于家境贫寒的缘故,让他过早失去天真烂漫的童年,过早担当起家庭的重任,因此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一直不断描绘乡村田园、甘榜渔村、山溪椰林,以此追忆和弥补一个永远缺席的童年。
何博士创作的另一大特点是坚持户外写生,他像早期的印象派画家们一样,坚持在自然光线下作画,只要一有空,他就会跟随一些画家朋友,带上画具走到户外,追逐风景,写生作画去了。每次出门他的装备是最全的,画布、画架、画笔、颜料等,所有作画工具和材料都随身携带,如果没有很好体力是很难做到的。
最初他采用油彩,但油料调色费时,也不容易干,所以后来他改用胶彩,但胶彩的干涸速度快,因此要求画家反应敏捷、笔触迅速、用色准确,是一种考验。胶彩和油彩是两种不同材质的媒介,在画布上的运用效果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多年来,何博士已经养成习惯,外出写生,现场作画用胶彩,回去后再考虑以油料做适当的补笔,加之两种媒介有不同色彩,可以互补运用,使到画面更富有色彩变化。
创作油画之外,何博士长期以来还坚持写书法。他通常会在晚餐之后,在书桌前摊开笔墨纸砚,练上一段时间才去就寝。就像他的油画创作一样,写书法开始得更早也没有停止过。在书法方面他比较偏好于右任的草书,认为自由、奔放、老辣、洒脱,书法的遒劲笔力应用到油画创作中是另一种得心应手,何博士说,他正是通过书法的训练以及多接触名家书画,通过观赏学习,从中获得启迪。
在其中一本画册《狮城揽胜》中共收录画家从1981年至1996年超过15年时间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共51幅,其中描绘甘榜海岛渔村的作品多达30幅,形成“甘榜“系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可见画家对于此类题材创作的热衷和坚持,并且因为对这类题材驾轻就熟,更能贴切表达心声,体现他的创作风格和水准,因此获得遴选收录在画册中。
新加坡原本除了新加坡河两岸地区之外,有很多的甘榜、田园、渔村,丛林。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岛国的甘榜田园风光渐渐让位于快速城市化进程,因此看到画家笔下岛国曾经的田园风光,更增添人们的怀旧情绪,乡土情怀,让人感觉十分亲切,感慨良多,他也是在为城市变迁留下艺术的记录。在他笔下有最后海人居住的甘榜法蒂玛(Kampung Fatimah),有沿着铁路线的甘榜石叻(Kampung Wak Selat),有华人和马来人和睦相处的渔村甘榜实乞纳(Kampung Siglap)以及甘榜依劳(Kampung Irau)、榜鹅渔村(Punggol Fishing Village)、甘榜小万里(Kampung Mandai Kechil)等。那里有风景,更有故事和浓浓的乡土气息人情味。
在描绘这些风景时,他表现出异常轻盈、活泼、明快、舒朗的笔触性格,画面简洁明丽,线条凝练概括,色彩以平涂的方式,构图所撷取的重点通常是当时寻常可见的典型浮脚屋,会有一整面墙壁或者屋顶沐浴在明媚的阳光底下,门口悠闲觅食的鸡群,挺拔的椰子树,窗台下繁茂的花树,屋顶的错落交织被处理得井然有序,有的还会用灵动潇洒的笔触勾勒出几个忙碌的身影,使得整个画面带给人质朴、宁静、悠闲、祥和的美感。
制作精美的《南洋乡土情》是画家于2000年出品的另一本画册,收录画家1997-2000年间的62幅风景作品,从中我们看到,画家的足迹不仅遍布岛国,更自由穿行在邻国马来半岛的乡间海边。与前述画册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作品,画面上洋溢着一股强烈的自由奔放气息,大概是由于当时何博士已经卸下政坛重任而感到身心放松,一股欢愉明媚的情绪在笔触和色彩间流动。
同样描绘风景,这一时期作品画面色彩鲜明亮丽、饱满丰厚、狂野奔放,笔触有一种动感和力量而显得粗犷豪放,据说这时候他正在“尝试用宣纸代替画笔来作画,觉得用纸头来作画更加潇洒自如,有许多效果是画笔或油刀表现不出来的,油画的厚重感,强劲苍遒的笔触(这里应该是纸触),一气呵成的气魄,用纸头作画都能一一达致。”(画家语)
风景画一直是油画中的重要主题。在西方,15世纪后风景画成为独立题材,出现地方志性风景画。风景画的成熟是在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画家以光影的明暗和色彩的微妙协调使风景画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但是,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好奇追问,“什么是风景?”“风景是什么?” 英国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在《风景与记忆》一书中写到,风景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自然。它是投身在木、水、石上的想象建构。这种建构与知识结构有关,更与个人和集体记忆密不可分。这种“想象的构建”包含的哲学道理使
到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通往“风景”的途径是“记忆”。很显然何博士笔下的风景画不仅是“师法自然”,更是他独特生命记忆、秉性情怀的具体诠释和再现。笔触最能呈现一个人深藏心底的情绪状态和人生渴望,也揭示潜意识中的内在需求和内在本能。自然意味着广袤浩瀚、和谐共存、乡土乡情、生机盎然。在大自然中观察、聆听、思考、感知,转换成构图、色彩、形象、用笔,成为笔下贯穿始终的风景画。而风景或许会变,不变的是情怀,是何博士的精神世界,心灵空间。
参考书目:
- 《狮城揽胜》何家良写生油画集(1995年)
- 何家良写生油画集《南洋乡土情》(2000年)
- 何家良写生油画集《美哉大自然》(2003年)
- 感谢何家良博士2015年6月27日接受访谈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
艺术长廊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