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只要端上一杯热茶,拍拍肩,陪在他们(灾民)的身边就够了,什么也不必多说。”—居维宁副教授分享四川大地震后她赴灾区做心理急救的经历

在灾难发生后,受灾灾民会有深刻的心理影响。此时就要通过心理急救—事发后即时的心理支援,帮助他们应付这些突变,纾解他们的惶恐不安,重新建立心理韧性(心理承受的强度)。

10月10日早上,宗乡总会、中华总商会以及内政部社区参与司,在国民服役人员武吉巴督俱乐部,联合举办社区参与计划第三站的“心理防卫站”。宗乡总会共有20多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会上除了介绍印尼雅加达爆炸案的过程,南洋理工大学心理学系的居维宁副教授,也把她亲临四川大地震灾区进行心理急救的经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和大家分享。

居维宁副教授强调,到灾区进行心理急救的人,首先必须懂得对方的语言,并能保持镇定,不能激动落泪,才能安定人心。心理急救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受害者的安全感,协助他们平静下来,提供受害者心理上以及感情上的温暖,并明确了解他们的具体需要。同时,让受害者了解他本身的能力,让他知道他有生存的价值,赞许他生存的勇气,鼓励他们主动的去应付生活上的困难。

她指出,受害者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同情。

居副教授解释说,心里创伤是一种遇到不寻常事故的正常反应,他们不是病人,旁人能做的只是要给他们适时的帮助。她认为,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而当他们走出创伤后,将会变得更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