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Yuan Magazine #174

2025-05-12T14:19:53+08:00

第174期 点击阅读电子书   炊烟岁月 炒一锅跌宕的岁月 尤今 艺术长廊 在南洋的坚守与回望 ——画家项永昌 赵宏 文坛掠影 春来草自青 —— 贺兰宁专访 齐亚蓉 宗乡文化 方百成:用行动诠释文化传承与守护 章秋燕 余音缭绕 夫妻双双把家还 ——写陈有才蔡瑞芳夫妇 郭永秀 吾乡吾厝 南洋大学的专任建筑师:黄庆祥 陈煜 坡上人家 留在记忆中的波东巴西 陈春花 总会专递 思维激荡聚槟城 共绘宗乡新蓝图 ——宗乡总会第十八届理事会集思营纪实 谭瑞荣 星洲回眸 学霸美琪·林陈美仪 ——我国的先驱妇科医生 刘家明 学海拾珠 旧时代广帮总坟的“墓联”用词和特点 华文书刊关键信息双语化刍议 庾潍诚 张森林 旧貌新颜 万国的侠骨仁心:让特需群体实现生命价值 李国樑 异族翘楚 马来三剑客致力于保护“邦沙旺” 蔡曙鹏 文化百科 独树一格的新加坡篆刻艺术 陈咏峻 [...]

Yuan Magazine #1742025-05-12T14:19:53+08:00

马来三剑客致力于保护“邦沙旺”

2025-05-12T14:31:44+08:00

马来三剑客致力于保护“邦沙旺” 文 · 蔡曙鹏     图 · 受访者提供 “三剑客”哈飞兹(左一)、扎伊德(左二)和阿斯汉(右一)演出前与拉哈尤 · 玛赞政务部长(右二)合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涵盖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同时也具有历史赓续与民族认同、艺术审美与文化自信、开放共享与商业经济的多元价值属性。在科技猛进、社会速变、传媒兴旺、生活方式与内容需要不断调适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并非易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遗传承人为创造主体,以传承群体为赓续主力,以文化产品为表现形式的应用于生活和审美艺术的统一体。邦沙旺作为马来传统艺术的种类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更是马来文化、语言、历史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过去的百多年,邦沙旺曾在苏门答腊、马来亚半岛、廖内群岛、新加坡广受欢迎。其华丽的服饰、歌舞叙事的表演风格,曾经拥有大量观众。 儿童题材邦沙旺《夜莺》扮演者Anggun和公主扮演者Tyara在戏中对峙的场面 淡滨尼天地演出邦沙旺喜剧《魔瓶》,观众踊跃 近年来,一群充满热情的马来青年致力于保护邦沙旺(Bangsawan)。这批年轻人于2022年创立了马来传统歌剧学院,并在2025年2月9日至2月24日成功举办了“邦沙旺艺术节”。这一盛大的文化节为期两周,内容丰富,包括在吉丰民众俱乐部、淡滨尼天地和巴西立民众俱乐部公演三场儿童邦沙旺戏剧《夜莺》和《魔瓶》,以及主办表演、音乐、道具制作、讲故事、台词等多个工作坊。此外,艺术节还设有邦沙旺奖学金颁奖典礼、专题讲座的环节,并在滨海艺术中心小剧场连续上演五场大型新作——《斯里维克拉玛维拉国王》(Sri Wikrama Wira),该剧以新加坡历史上第二位国王为题材,以邦沙旺的叙事方式展现了《马来纪年》中的一段传奇故事。这一精心策划的文化推广项目,获得了滨海艺术中心、国家艺术理事会、李氏基金、新传媒、新报业媒体、人民协会、城隍艺术学院、淡马锡胡姬剧团、盛宝等多家机构的支持。无论是活动规模还是参与人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马来传统戏剧邦沙旺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志贤国务资政(中)和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陈国明(右白衣者)在儿童邦沙旺《夜莺》演出后合影 艺术节成功背后的三剑客 在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成功往往离不开那些默默耕耘的推动者。在八十年代末,曾是新加坡濒危剧种的邦沙旺,近年已经转换为一个能见度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和怀揣梦想、肩负文化传承责任感、具备卓越创造力、风华正茂的三位人物有关——49岁的阿斯汉(Noor Azhar Mohame),49岁的扎伊德(Muhd Zaid Ismail)和36岁的哈飞兹(Muhd Hafiz Yusof)。阿斯汉和扎伊德三十多年前在英语剧团Act 3(成立于1984年)相遇,因为志趣相投,成为好朋友。后来他们邂逅马来语中学教师哈菲兹。三人都对马来语在校园里和社会上江河日下的现状感到忧虑,这促使他们很快走在一起,于2019年把淡马锡胡姬邦沙旺剧团(Anggerik Temasek Bangsawan)组织起来,邀请马来戏剧界前辈纳迪(Nadi)当导演,在马来文化馆(Malay Heritage Centre)主办的“马来文化节”上推出哈芝·哈密阿末(Hj Hamid Ahmad)的遗作《丹阿侬》。演出座无虚席,新传媒、商业时报和《源》杂志都有详细报导,带动了马来族群对邦沙旺的重新关注。 “三剑客”认为:邦沙旺是和戏曲类似的一种歌、舞、剧、乐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必须成为新加坡多元文化艺术景观中靓丽的组成部分。成立学院培训舞蹈技能、培养可程式化处理台词且有专业水平的学员,才有可能展现邦沙旺的艺术魅力,找回遗失的观众。 2022年阿斯汉邀请马来戏剧界前辈纳迪和笔者担任顾问,筹备成立马来传统戏剧学院。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学院应该设计以教学法(pedagogy)为基底的教案,依据教学需求分为基本、进阶、特定学习领域、与跨学科学习(如芭蕾、戏曲)等门类。各种教案的设计以教育学的论理为支撑,设计成一套完整的邦沙旺表演艺术课程;推出专业项目,如盖头芭蕾(Hijab Ballet)等,并与海外知名学院的课程大纲(如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接轨,以提高参与者的专业水平。 另一位创办人扎伊德曾是公共与私营部门的高管。凭借他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建立了学院有效的日常运营管理体系。他能够建立学院内部强有力的治理结构,进行预算管理,合理分配资源,并通过筹款和争取政府的支持,实现财政的可持续性,极力把学院打造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前瞻性的艺术机构。在塑造学院的外展和品牌方面,扎伊德之前制作广告和策划活动方面的企业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扎伊德是马来著名诗人Ismail Haji Omar的儿子。家学渊源,对马来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在马来艺术圈也有人脉,与马来社群的老一辈保持着密切关系。他通过数字平台、社交媒体,用现代营销策略和传统的交流方式吸引了年轻一代,成功地进入一些学校和社区组织,以青少年为对象,开展工作坊。 [...]

马来三剑客致力于保护“邦沙旺”2025-05-12T14:31:44+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