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亚洲保险大厦
虎威2023-01-30T13:56:27+08:00今天狮城的中央商业区,数十层高的办公楼鳞次栉比,使我们难以想象只不过在五六十年前,一座18层高,名叫“亚洲保险大厦”的建筑,竟是全城第一高楼,甚至是全东南亚第一高楼! [全 文]
中国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的大文豪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州眉山县人。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21岁,初次离开家乡,上京(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准备参加科考。翌年,他参加礼部的考试,与弟弟苏辙双双考中进士。四年后,苏轼再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那时,董传(河南洛阳人)适在凤翔,正准备参加科考,跟苏轼过从甚密。 [全 文]
马来亚半岛尚未宣布独立前,英殖民地政府曾经宣布半岛各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全面应付“马共”武装斗争的威胁。内战紧急状态时期所导致的种种磨难,绝不是今天享受惯物质文明社会的年轻一代所能理解的。 [全 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宗乡社团如何进行自我更新,引入新血就一直是本地华社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多年来,各宗乡社团想尽办法,成立青年团,开展各种活动,吸引年轻人和专业人士加入华社,传承华族文化。直到今天,引入年轻的专业人士,为各宗乡团体培养接班人仍是本地华社发展的重中之重。本刊专访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财政、新加坡华乐团董事主席吴绍均,谈谈他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加入华社,并在华社服务十多年的经历,以及他如何看待华社面临的这一挑战。 [全 文]
艺术的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会在寻找自我突破中挣扎。有些人成功了,生前即获得无数掌声与荣誉,有些人虽然成功,却早早逝去,无缘接受鲜花和赞美,更多的人,尽管一生努力,无奈天不与人,无果而终,籍籍无名,寂然一生。历数新加坡自开埠至今200年来,专心致志于艺术并取得较为公认的成就的,不过十数人而已,因此,对那些仍然矢志不渝地在艺术之路上奋斗的艺术家,更需要社会给予必要的敬意和认可。 [全 文]
《浮尔舒1001》这部科幻剧的作者就是韩劳达。翻开他的剧本、相声、随笔集,就如翻开他的人生篇章。这一本本集册记录他的所思所想,记录他对人生的理解,从初识到深刻;记录他对人性的省思,从迷茫到醒悟;记录他对艺术的追求,从懵懂到明晰;记录他的艺术生涯,从蹒跚起步到得到国家级的认可。到目前为止他拿到两个重量级奖项:“新加坡文化奖”(戏剧)和“华族文化贡献奖” (个人)。 [全 文]
本刊上一期 《科技与人文关怀》一文中,谈到英国汉学家李约瑟的成就以及他对中国文化深情的执着,但由于篇幅关系未涉及他议论中国文字的部分,现在我想来从他对汉字的看法谈起一些相关问题。 [全 文]
回到新加坡询问前辈,才知道开成职校的创办人王水九(字:清秀,1917.4.8 -1994.8.8)是南来星洲白手起家的建筑业钜子,是响当当的华社人物,其次子汉章同样活跃于华社,是在新加坡出生的第二代,子承父业参与华社活动,让人好奇这个家族是如何延续与祖籍地的联系?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