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散发出中药的芳香

文图·李曰琳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认真赏析成语,您会发现很多成语来源于中医中药,很多成语里隐藏着中医中药的典故。这里精选一些常用成语,和大家一起在感受成语魅力的同时,学习一些中草药知识。

 

明日黄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凋谢的菊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现在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成语源于苏东坡的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这里的黄花指的是秋天的菊花。人淡如菊,菊花隐逸淡雅,是诗人墨客的最爱,也是中药的一味解表药。

菊花,主要分为白菊、黄菊、野菊花。黄白菊花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功能很强。

望梅止渴

曹操带兵行军,士兵口渴,但周围没有水源。曹操指着前面说,那里有一片梅树林,梅子又酸又甜,士兵们听了都流出口水,不再叫渴。“望梅止渴”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凭想象来安慰自己。

“梅”就是青梅竹马的青梅,是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的果实。青梅焙干后再焖2-3天,即成乌梅。乌梅味酸,是中药里的收敛药,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久咳不止、虚热口渴、久泻久痢。著名的方子乌梅丸常用于治疗蛔虫引起的呕吐腹痛。

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春末开花,二月初正是含苞期,用来形容十三四岁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的少女。

有人认为豆蔻年华的豆蔻指的是草豆蔻、有人说是红豆蔻。同属姜科植物的各种豆蔻既是香料也是中药。白豆蔻也称豆蔻,可以化湿和胃,行气宽中,草豆蔻健脾燥湿,温胃止吐;肉豆蔻则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红豆蔻散寒燥湿,醒脾消食。

采兰赠芍

源自《诗经》:溱(zhēn)与洧(wěi),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蘭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cú)”。“且往观乎”?洧之外,洵(xún)訏(xū)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意思是相爱的人互相赠送礼物。这里的兰是一种香草,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中药的佩兰,药是中药里的芍药。佩兰自带芳香,古代的女子喜欢用佩兰缝制香囊戴在身上。

佩兰属于芳香化湿药,常和藿香配伍,治疗湿阻脾胃,胸脘胀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泄泻,舌苔白腻及口中甜腻等症;佩兰具有解暑功效,对于感受湿邪或湿温初起的畏寒、发热、头胀、胸闷、纳呆等症,能解暑化湿。

芍药天生丽质,自古被视为爱情之花,芍药之美也被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立如芍药,坐如牡丹”。芍药以根入药,分为白芍和赤芍。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腹痛;白芍还能敛阴而平抑肝阳,可治疗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等。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所以补血、养阴及调经方中,常用白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剂中,常用赤芍 。

蕙质兰心

同样有兰字的“蕙质兰心”,被用来形容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源自王勃的诗《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这里的兰是前面提到的佩兰。蕙是蕙草,也是古代的一种香草,也是中药,又名零陵香,能祛风寒,辟秽浊,用于治疗伤寒、感冒痛、胸腹胀满、牙疼等。

兰蕙二草芳香辛散,又有治疗作用,所以古代常被用于制成香囊随身佩戴,辟秽除邪,又让身体充满香味,类似现代的香水。

桂馥兰馨

兰花桂花都馨香馥郁,所以“桂馥兰馨”用来形容气味芳香。这里的兰一说为兰花,一说为佩兰;而桂则是桂花,又名九里香,能够生津化痰,治疗痰饮咳喘。

桂花还可以泡茶或浸酒,也可以煎水含漱,去口臭治牙疼。

薏苡明珠

也同“薏苡之谤、薏苡之谗”,比喻被人诬陷,蒙受冤屈。出自《后汉书·马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将军马援被奸臣诬陷,明明拉回一马车薏米,却被说成是一车珍珠。蒙冤而死。死后多年才得以平反。这里的薏苡仁就是因为它的利水渗湿功效而被从南方运回北方。薏苡仁性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药性缓和,具有健脾渗湿、清肺排脓的功用,是一味清补利湿的良药,难怪被当作宝贝。

萱草

香椿

椿萱并茂

“椿萱并茂,兰桂齐芳”通常一起用,字面意思是椿树和萱草都很茂盛;兰草和桂花芳香四溢。

椿树高大,枝叶茂盛,被视为长寿之木。《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所以古代以椿庭代表父亲。《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萱草,乐以忘忧,古代以萱堂代表母亲。“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椿萱代表父母,兰桂代表儿女。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齐芳。

椿树根据气味分为香椿和臭椿。香椿嫩芽可以食用,健脾化湿,解毒杀虫;臭椿以根皮和树皮入药,名椿根皮,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能止带、止泻、止血固经,临床上用于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等病症。

萱草属于百合科草本植物,《诗经》中又称谖草。谖,忘记的意思,所以萱草又叫忘忧草。《本草求真》记载: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祛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萱草根入药,具有利水凉血功效。

菟丝燕麦

“田中菟丝,如何可络;道边燕麦,如何可获”意思是菟丝虽然有丝名,但不可纺织;燕麦虽然有麦名但不可食用。用于比喻虽有其名但无其实。

菟丝就是中药的菟丝子,它是一种缠绕性寄生草本植物,经常入药的是菟丝子的成熟种子,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作用。菟丝子不温不燥,补而不腻,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肾阴虚或肾阳虚都可应用。

在古代,燕麦是雀麦的异名,生长在道旁荒野,功用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今天的燕麦指的是野燕麦,又称乌麦,既是食物也是中药,燕麦作为降糖降脂通便的保健健康食品,同时也是中药,燕麦全草能补虚损,治虚汗、吐血及妇女崩漏;燕麦种子又称野麦子,煎服温补,治疗虚汗不止。

藕断丝连

藕折断后丝还连着,比喻断绝了关系后,感情上还有牵连。莲藕为清热凉血的中药,生食甘寒,能清热凉血止血,消散淤血,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熟食甘温,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本草经疏》说“久服令人心欢止怒”,适合阴虚、肝旺、内热的人食用。

萍水相逢

著名的《滕王阁序》中王勃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偶然相识,就像浮萍随水漂泊,缘深缘浅,聚散无依。而浮萍也是一味发散风热的中药,性寒,轻浮生散,入肺经达皮肤,能够发汗解表。与薄荷等配伍,治疗外感风热感冒或麻疹透发不畅。浮萍还能泄热利水,用来治疗风水水肿,小便不利。《本草求真》中古人说浮萍“其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一句话概括了浮萍疗效。

淮橘为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变了。

淮橘味甘酸,果肉可食用,橘皮、橘络、橘红、橘核都是中药,为人们所熟知,无需多说。北枳又称香园、酸橙,未成熟的果实为枳实,已成熟的果实为枳壳,枳实与枳壳功效基本相似,枳实破气作用较强,能消积除痞,常配合大黄、厚朴治疗便秘腹胀;枳壳作用较为和缓,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配合柴胡、香附等治疗胃脘胀满,胸胁疼痛。

桑叶

槐花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其实拐弯抹角地骂另

一个人。

在古代桑树是民间普遍种植的植物,而官府门前常种植槐树。桑树的叶子和槐树的花蕾都是常用的中药。桑叶轻清发散,可清泄肺热,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等;桑叶与菊花配伍,可以治疗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而槐花是一味常用凉血止血中药,用于治疗便血、痔血、崩漏等血热出血的病症。

三年之艾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找治疗这种病的干艾草。比喻凡事要平时做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了。

艾就是中药里的艾叶,性温而辛香,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常用于治疗下焦虚寒的妇科病症,如少腹冷痛、经寒不调或虚寒性的出血等。艾叶晒干捣成绒,为艾绒,或制成艾条,用于艾灸疗法,具有温煦气血的作用。一般以三年艾绒为最佳使用时间,所以有“三年之艾”的成语。

 

蒲柳之姿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蒲柳还没到秋天就早早落叶了,松柏经过严冬还依然茂盛。现在用“蒲柳之姿”比喻体质衰弱,未老先衰。

蒲柳和柳同属是杨柳科柳属植物。柳属植物入药历史久远,蒲柳是红皮柳,又名水杨。水杨叶、根、皮皆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治久痢、痈肿。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水杨木白皮和柳枝一样,都含有水杨甙,用来治疗风湿痹痛。19世纪欧洲化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提纯出水杨甙,从此开始了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古代诗词中提及的杨柳,不是杨树和柳树,而是蒲柳和垂柳之类的柳树。《尔雅》:杨,蒲柳也。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并称杨柳。杨柳可治病,就连观音菩萨的玉静瓶里插的也是杨柳枝。

中医药就如这些优美含蓄的文字,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底蕴,蕴藏着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并传承给下一代。

(作者为中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