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寺:走向文化遗产历程》新书发布

文·欧雅丽(本刊记者)

出席发布会嘉宾在凤山寺前合影,左起依次是凤山寺主导承建者林路后人张东孝,宗乡总会会长兼南安会馆会长陈奕福,吴作栋夫人陈子玲,文化、社区与青年部长傅海燕,新加坡国家古迹研究中心主席吴一贤,国家文物局局长章慧霓,国家文物局古迹与遗址保存司司长黄美英,管委议员何伟山 (图片由摄影师梁麒麟义务拍摄)

由新加坡国家古迹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南安会馆联合主办的《凤山寺:走向文化遗产历程》新书发布仪式于2019年3月26日下午在新加坡南安会馆礼堂举行。文化、社区与青年部长傅海燕女士受邀担任发布会主宾,为这本新书揭幕。出席新书发布仪式的嘉宾还包括吴作栋夫人陈子玲、国家文物局局长章慧霓、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陈奕福、新加坡国家古迹研究中心主席吴一贤、凤山寺主导承建者林路后人张东孝、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部总工程师王时伟、故宫出版社宫廷历史编辑室主任王志伟等。

故宫出版社首次与本地机构合作

《凤山寺:走向文化遗产历程》一书由新加坡国家古迹研究中心联合北京故宫出版社共同出版,这是新加坡国家古迹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故宫出版社首次与本地机构联合出版书籍。这本书以凤山寺为个案研究,将其建筑、人文、历史与修复过程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案,从而反映出工程之艰巨及其社会意义,借以提高人们对古建筑艺术的鉴赏水平,让珍贵历史遗产的精神世代传承下去。本书还记录了凤山寺的历史沿革,对其主祭神广泽尊王的信仰也作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可以说是至今为止所有关于凤山寺与广泽尊王研究的比较完整的文献记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傅海燕部长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她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民间组织在保留及推广我国文化遗产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希望看到更多民间组织与政府机构携手合作,把各族群的传统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发扬其文化力量。这些优良的价值观包含了力争向上及自力更生的精神,像南安会馆主动发起凤山寺修复工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陈奕福会长也表示,凤山寺是本地南安社群的精神基地,这本书不仅记载了历史,对凤山寺将来的修复维护也非常重要。

此书的出版体现南安精神

《凤山寺:走向文化遗产历程》一书由本地历史学者柯木林和资深媒体人严孟达联合主编, 本地十多位学者担任编委。全书有五个章节和附录,30万字左右,共有近10位海内外学者撰写。本书全彩色印刷,装帧精美,内有多幅本地摄影家 徐伏钢的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另有记录本书编撰过程和凤山寺风貌的视频光盘随书附赠,让读者多 角度了解凤山寺。

2004年凤山寺进行落架大修,历时5年,耗资200多万元让这座古迹恢复了原貌。2010年,凤山寺修复工程荣获该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在凤山寺进行修复时,邀请到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部总工程师王时伟担任顾问,为凤山寺的重修工程进行勘查和提供专业意见,又请到泉州刘大山先生的刺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整个工程,他们带来了泉州的工匠、技术和材料,使得修复工程以优秀的品质完成,并获得殊荣。此次出版《凤山寺:走向文化遗产》一书,再次得到故宫博物院的支持,与故宫出版社联合出版,并在新中两地同时发行,意义重大。此外,《凤山寺:走向文化遗产历程》还获得了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的鼎力支持。

新加坡国家古迹研究中心副主席严孟达说,《凤山寺:走向文化遗产历程》的出版,具有两层意义,首先是从人文、历史、民间信仰、闽南建筑美学和工艺技术等多角度做一次有广度和深度的记 录,书中也表扬了“南安精神”,“南安精神”其实也代表着早期南来的移民精神;第二层意义就是希望它能够为后代人提供珍贵的参考资料,这次的修复工程和申遗的经验值得流传后世。二十年后或三十年后,凤山寺若须要再进行修复时,就有前人的资料和经验可以参考。

有关新加坡国家古迹研究中心

新加坡国家古迹研究中心是由一群关心我国历史建筑、古迹和历史遗址的学者、研究者在2014年底成立的非盈利的民间组织,其成立的宗旨是:对历史建筑、古迹和历史遗址进行研究、记录;推进文物宣传和公众教育,积极灌输公众对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得到了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市区重建局、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校友会,以及许多官方和民间机构的支持,举办过讲座等活动。出版《凤山寺:走向文化遗产历程》一书是研究中心成立之后组织的首个大型项目,前后耗时3年多,研究中心还为了此书的出版,前往南安凤山寺祖庙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