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对我国艺术的贡献

文·何家良

新加坡自1819年开埠以来便是一个移民的社会。先民从附近的岛屿或地区,到蕞尔小岛来开发处女地。及至一百年后,居民逐渐增多,远从中国、印度,近自印尼、马来半岛等的民众亦前来谋生。前来定居的人士,除了贩夫走卒之外,亦不乏知识分子和文人雅士。这些从五湖四海来定居的移民,久而久之便顺理成章成为岛国的旧移民了。

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居民都为生活奔波,根本没有闲情雅致,也没有时间去搞文化艺术活动。所以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如果说新加坡是一片文化沙漠是不会为过的。及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由于逃避中国战乱,许多知名的文人和艺术家纷纷到新加坡来。这批当时的新移民包括林学大、张汝器、刘抗、陈文希、钟泗宾、陈宗瑞、施香沱、黄葆芳等人。他们堪称为新加坡的先驱画家和艺术播种者。他们或创办美术学校、或自设画社、或收门徒、或到学校授课,把艺术推广开来。在草创时期,物质匮乏,困难重重可想而知。但由于他们对艺术有坚强的信念,认为艺术能从根本上陶冶性情,改变人的劣根性。于是他们锲而不舍,奠定了我国艺术发展的基础。这就是早期新移民对我国艺术发展的贡献。之后,陆陆续续也有不少艺术家来新落户,包括张荔英、范昌乾、陈人浩、陈景昭、张瘦石、黄载灵、黄勖吾、叶之威、欧世鸿、蔡名智、许延义、朱庆光、何和应、林家雄等。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采取吸纳各方专才政策,吸引了不少中国的艺术家来新定居。前后来新的有陈建坡、赖瑞龙、曾广伟、宋雨桂、龙瑞、宋涤、刘国等新移民。他们的到来,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了本地艺术家的阵容,无形中对本土的艺术家起了鞭策的作用。

在国家移民政策还未收紧之前,也引进了不少优秀的艺术家前来,包括邓文章、范少华、王模平、汪非、朱宏、谭瑞荣、魏巨川、陈亮、刘轩齐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些还赢得不少奖项。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批画家当中,不少还挺身出来义务协助我国的艺术团体的行政工作。这些新移民真正融入了我国的社会。

由53未画家绘制,作为给国家献礼的大型作品《代代相传》,也倾注了几位新移民的心血 (图片由萧席民提供)

这次国民服役欢庆50周年举行“国民服艺”大型艺术展览,展出一百余幅本土与新移民画家的作品,反应热烈。特别是新移民画家的作品,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写实功力,描绘国民服役人员的军旅生活,栩栩如生,佳评如潮,不少还获得藏家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在《代代相传》这幅由53位画家绘制,作为给国家的献礼的大型作品中,也倾注了几位新移民的心血。

纵观上述,印证了有容乃大。新旧移民艺术家,对我国的艺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们构成我国艺坛的元老和生力军。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我们乐见本土和移民艺术家,大家互相鼓励和切磋,一起创作,让在艺术园地的花朵,绽放得更加璀璨!

(作者为前高级政务次长、南洋艺术学院院长、新加坡艺术总会会长,本地著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