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童与词典——杨贵谊专访
syayuan2022-09-14T16:13:54+08:00百多年前,神州大地灾祸频仍,民不聊生。为了躲避灾难,求取温饱,祖籍福建福清的杨枝荣、刘亚妹夫妻被迫背井离乡,他们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由于无法适应都市生活,他们只好到柔佛州笨珍县的乡下去垦荒。他们拖家带口徒步来到巴力交怡村,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小茅屋里安顿下来之后,开垦出十几英亩属于自己的小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单靠自家的胶园已不足以维生,待贵谊稍稍年长一些,他即跟兄姐们一起成为了小胶童。 [全 文]
百多年前,神州大地灾祸频仍,民不聊生。为了躲避灾难,求取温饱,祖籍福建福清的杨枝荣、刘亚妹夫妻被迫背井离乡,他们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由于无法适应都市生活,他们只好到柔佛州笨珍县的乡下去垦荒。他们拖家带口徒步来到巴力交怡村,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小茅屋里安顿下来之后,开垦出十几英亩属于自己的小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单靠自家的胶园已不足以维生,待贵谊稍稍年长一些,他即跟兄姐们一起成为了小胶童。 [全 文]
漫长而黑暗的日治时期,父母自编教材开启了她的启蒙教育,妈妈教华语,爸爸教数学,附带也教会了她简单的ABC。 [全 文]
上世纪初叶,福建晋江清凉山下新生村,一 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一阵又一阵孩童的喧闹声自村边的大榕树下传来 。十多年后,他不但长大成人,且娶了妻,生 了一子一女 。为了摆脱受族人排挤的命运,加上 连年战乱,在孩子满地跑的时候,他毅然带着妻 子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 。他们在距离马六甲50 公里的麻河边站稳了脚跟,并接一对儿女前来, 这个叫做麻坡的地方从此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 后来,他们又接二连三生了好几个儿女,麻坡杜 家人丁兴旺起来 。 [全 文]
入学后的金拉跟珠子形影不离,他们同窗又同桌,就连做功课也是珠联璧合。美丽又聪明的珠子是金拉的榜样,他们课堂上一起学习,课后一起温习,但成绩上珠子总是排在金拉前面。 [全 文]
他本姓陈,名川强,对于人生的最早记忆可追溯到日治时期(1942年2月-1945年9月), 那时他的父亲在日本军官官邸做厨师,六七岁的他常常跟在父亲身后跑出跑进。 [全 文]
少小离家,得知自己原籍金门时寒川已是一名中学生了,那时的金门仅仅是他成绩册上的两个方块字。长大后成为金门会馆及浯江公会董事后,金门方成为他身份认同的一部分。而真正拉近寒川跟金门之间距离的,则跟他所热爱的文学创作紧密相连。 [全 文]
“希望我能健健康康地活到90岁,完成了这些创作,就任由上苍安排吧。”高大魁梧的流军中气十足,声如洪钟。他的灵魂伴随着他的思绪时而飞跃于茂密的林间,时而奔腾于广袤的原野。他爽朗的笑声惊飞了林间的鸟雀,他飞溅的热泪唤醒了沉睡的原野,他手中的笔墨在天地间挥洒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全 文]
得知长谣之名好些年了,那是因为他的小说《陌生的童音》被选入中学华文课本,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心头总有一丝莫名的感动——那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弱的感动。坐在他家客厅听他谈父亲、谈自己、谈弟妹们的时候,感动的潮水一波又一波漫过心头,实在而真切。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