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Rotate to Landscape
for Better Experience

章节1:
私塾教育
章节2:
会馆学校
章节3:
乡村学校
章节4:
高等学府
章节1:
私塾教育
章节2:
会馆学校
章节3:
乡村学校
章节4:
高等学府
展厅5
前往下一个展厅

操作指南

* 点击屏幕上的左/右按钮来翻阅书本内容
* 点击屏幕上的后退/前进按钮来缩小/放大画面
* 如想取消金币记录,在右上角藏宝箱里点击清空按钮。

我知道了

百年树人

华人社会向来重视教育,很早就设立了私塾教育。20世纪初,私塾被新式学堂(后改称学校)所取代,各主要方言群及其会馆纷纷设立各自的学校。20世纪前半叶,人口的大量增加促进乡村学校的蓬勃发展。1950年代,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成立。在建国年代,华校和其他教育源流的学校一起融入了政府的国家教育体系。

我知道了

传统上备受世人尊崇的教育大师-孔夫子。以前,学校多挂孔夫子画像,学生入学时必须先向孔夫子鞠躬敬礼,主要是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精神

十九世纪中沿袭早期中国教育体系的私塾

1890年设于天福宫内的崇文阁外观

萃英书院
创立于1854年,为新加坡华人社会历史悠久,而且最具規模的一所学校。萃英学院寓意:“萃者聚也,英者英才也,谓乐得英才而教育之。”书院属于义学性质,无论贫富家庭子弟,都一律免费入学受教。创办人为福建帮领袖陈金声,1954年停办

完成历史任务的萃英书院:图示1982年理发匠和写信佬利用两边走廊,各就各位,从事他们的传统行业

道南学堂
道南学堂成立于1907年。1929年,道南、爱同与崇福三校归入福建会馆管理。1990年成为首批10所特选小学之一,图示1910年道南校门口一群拖曳着长长辨子的学生正赶着上学

端蒙学堂
端蒙学校于1906年创办,两年后增设中学部而改名为端蒙中学。学校在1994年底停办。图示1910年端蒙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与师长合影,师长身着满清服装,学生则军装打扮,两边插着清朝国旗(龙旗)

应新学堂
应新学堂成立于1906年,学校设在应和会馆内。创校时学生只有50人,1950年学生有400多人。1971年,学校关闭。图示1926年新加坡应新学校第七届毕业生合影

1906年启发学校创立时,学生只有60多人。1911年,学校迁入茶阳会馆馆舍。1918年学生人数增加到300多名。1984年,启发学校被茶阳会馆移交给教育部,成为政府学校。启发学校现址在西海岸道

晋江学校由晋江会馆所创办和管理,创立于1947年。课室就设在晋江会馆的会所内。1956年获得教育部全部津贴。1975年关闭。图示1950年晋江学校第二届毕业同学与教师留影

1947年福建会馆创办南侨女中并附设小学。1984年学校开始招收男生。2001年,学校迁往盛港,正式成为南侨中学和南侨小学两所学校。为特选中学之一。图示1948年南侨女中校运会

公立培英学校
公立培英学校创立于1941年。初创时学生人数大约有一百位,学校设备简陋,课室仅有两间,教师也只有五、六位。1961年,学生达到979名。1979年,开始招收英文班学生,变成一所华英混合小学。1987年成为政府学校

战后农村经济日趋繁荣,乡村人口剧增,失学儿童众多,乡村开始兴办学校,以应付迫切需求。1948年,公立敬文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成立初期有一百多名学生。图示1970年的敬文学校

公立励德学校
公立励德学校成立于1947年。创立时学校只有学生60人,3间课室。后来学生增加到273人。学校于1977年停办

1970年,公立励德学校运动会盛况

公立新民学校(汤申路)
新民学校创立于1945年。因经费短缺,导致三校各自发展。第一分校改名融侨学校,第二分校取名中立学校。总校保留新民学校校名。1987年因学生人数锐减而停办

1950年,公立新民学校篮球比赛

南洋华侨中学
1919年陈嘉庚等人为了让东南亚的华侨子弟在小学毕业后可以继续升学,倡办了新加坡第一间华文中学-华侨中学。2005年,华中与华初合并,成为新的华侨中学。图示1960年的华侨中学

1956年3月15日,陈六使和其他代表主持南大举行开学仪式

南洋大学
1949年中国政权变动,英殖民地政府禁止新马与中国大陆往来,使得新马华文学校的师资来源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渠道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55年,南洋大学诞生了

1958年3月30日,南大举行落成典礼。成千上万热爱南大的各阶层人士都涌到南大目睹这历史性的一幕

1963年5月25日,教育部长杨玉麟为义安学院主持开幕礼,出席观礼的还有教育部务次长李炯才

教育部长杨玉麟和义安学生交谈,1963年5月25日

0
展厅1 展厅2 展厅4

如需清空金币记录,
请点击

清空金币

<< 点击右方键翻开书本